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,西柏坡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红色地标。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,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,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,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。今天,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正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,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滋养,帮助他们在新的"赶考"路上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。
历史回响:西柏坡的"两个务必"精神
走进西柏坡纪念馆,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提出"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"的著名论断。这一"两个务必"精神,成为西柏坡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。
据档案记载,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原是中央机关食堂,条件十分简陋。与会代表们坐在长条木凳上,用膝盖当桌子做记录。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,正是今天西柏坡党性教育希望党员干部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通过现场教学、情景再现等方式,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创造的辉煌成就。在中共中央旧址大院,在毛泽东旧居,在中央军委作战室,学员们能够真切触摸历史,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。
时代传承:创新党性教育形式
新时代的西柏坡党性教育不断创新发展,形成了"历史与现实对话"的特色教学模式。教育课程不仅包括传统的现场讲解、专题教学,还创新开发了"重走赶考路"体验教学、"西柏坡精神与新时代使命"互动研讨等特色项目。
1949年3月23日,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,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:"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。"周恩来回应:"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,不要退回来。"毛泽东说:"退回来就失败了。我们决不当李自成,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。"这段著名的"赶考对答",成为西柏坡党性教育中激励学员的重要教材。
今天的西柏坡党性教育将这一"赶考"精神与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相结合,引导党员干部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答好时代考卷。通过专题研讨、案例分析、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,学员们深入探讨如何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。
实践转化: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
西柏坡党性教育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。在培训结束后,学员们带着"两个务必"的精神滋养和"赶考"的使命意识回到工作岗位。许多学员表示,通过西柏坡党性教育,他们对党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对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。
在西柏坡,学员们不仅学习历史,更思考未来;不仅缅怀先烈,更审视自我;不仅接受教育,更谋划行动。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,这种精神与行动的转化,正是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独特价值所在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,创新教育形式,帮助更多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,为走好新时代的"赶考"路提供强大精神动力。正如总书记强调的:"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,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。"
作者:西柏坡培训基地李老师
高老师:13663110508
王老师:13731188192
地 址:西柏坡纪念馆馆委会南侧约30米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