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!

课程咨询

0311-80761656  13663110508
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>新闻资讯>红色教育

西柏坡党性教育的“沉浸式”革命:场景重构与价值共鸣

2025-04-22
1037次

  在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,西柏坡——这个曾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节点,如今正以“沉浸式”党性教育模式掀起一场教育革命。通过场景重构与价值共鸣的深度融合,西柏坡不仅让红色记忆“活”起来,更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心中扎根生长。


  场景重构:从历史遗迹到精神现场

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革命遗址群,构建起“场景化+体验式”教育体系。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,学员们通过情景模拟重现三大战役的运筹帷幄;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,身临其境地感受“两个务必”的历史回响。教育基地特别设计“重走赶考路”实践课程,让学员们在18公里的徒步中体会革命先辈进京“赶考”的艰辛与信念。

  例如,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,1:1复刻的作战室、土炕木桌、老式电报机等历史场景,配合灯光音效与全息投影技术,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叙事。学员可触摸土炕木桌、聆听电报机声响,在麦草香与油灯影中穿越时空,以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的立体感知解码红色密码。这种多维度的感官唤醒与深度参与,让参观者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亲历者”,在行走的课堂中完成精神洗礼与价值传承。


西柏坡党性教育


  价值共鸣:从历史智慧到现实行动

  西柏坡党性教育不仅注重场景重构,更强调价值共鸣。通过创新“行走的党课”教学模式,组织学员重走中央工委旧址、七届二中全会会址,在斑驳的墙皮下触摸历史的温度,在泛黄的文献中感悟信仰的力量。在“重走赶考路”体验活动中,学员们沿着当年党中央的进京路线开展情景教学,通过角色扮演、沙盘推演等形式,切身感受“赶考”路上的责任与使命。

  例如,在模拟北平解放后的干部会议上,学员们在角色代入中直面“糖衣炮弹”的考验,通过情境推演理解“决不当李自成”的历史警示。这种具身认知模式,让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。在“新时代如何守住‘两个务必’的生命线”主题研讨会上,来自不同岗位的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展开激烈辩论,使历史智慧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工具。


  教育成效:从短期体验到长效影响

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已形成完整的教育服务链,可同时接待500人的培训规模。标准化教室配备智能教学系统,主题展厅运用全息投影技术活化历史,实践基地设置农耕体验区等特色模块。培训中心年均开展专题培训200余场,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、青年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。

  通过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,学员们不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,更在行动上实现转化。例如,学院特别设置“我为老区办实事”实践环节,组织学员参与农产品直播推广、乡村文旅策划。在帮助村民包装山货的过程中,学员们切身感受到艰苦奋斗作风的现实价值。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设计,让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,打通了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  未来展望:从红色记忆到时代精神

  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的历史交汇点,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,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。这里不仅是追溯初心的精神家园,更是锤炼党性的实践熔炉。通过场景重构与价值共鸣的深度融合,西柏坡党性教育模式不仅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生机,更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。

 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:“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,百年恰是风华正茂!”在新的赶考路上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将持续为新时代赶考之路注入澎湃动力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心中代代相传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

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

高老师:13663110508

王老师:13731188192

地   址:西柏坡纪念馆馆委会南侧约30米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